编辑
2025-06-09
日记
0

目录

所在网吧背景
人事
工作心理分析
存在问题
理论+实践
工作流程工具
高级版
性价比版
基本信息
使用场景

在小县城当了一天网管,心得感悟与设想如下

所在网吧背景

当天为客观自然工作日(即无节假日,非周五周六周日)

人流从下午2点开始到晚上21:00 为高峰,开卡落座人数:18-25

人事

人事方面的观察是男女分班是必须的,很长一段长达12小时相处同一空间的经历,如是正常年轻异性同班很容易造成以下情况:

长期共处会自然引发深度自我暴露(分享想法、弱点、经历),而互惠性表露能快速建立信任与亲密感,人脑会主动调和矛盾。若初始无好感但被迫长期相处,潜意识可能调整认知:“既然必须面对,不如发现TA的优点”,闭环境会缩小社交选择范围,促使大脑将情感需求投射到唯一可及对象身上。长期共处使双方频繁出现在彼此视野中,潜意识中会将对方纳入“安全范围”,为好感奠定基础

以上分析来自以下心理学原理

"认知失调的消解" "自我表露理论" "近水楼台效应" "曝光效应"

众所周知“办公室恋情” 会极大程度的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因为恋人的矛盾会引发所在岗位人员的离职,从而给本来就人少的员工造成影响很大的人员流失情况,同时也会减少其他员工士气,为了杜绝此类情况男女必须分班

工作心理分析

存在问题

1、刺激不足 网管工作存在大量低负荷等待期,大脑长期处于“低唤醒状态”,引发注意力涣散,现如今多数人会选择 “玩手机” 或 “聊天” 等行为活动刺激自身

2、反馈延迟 故障或任务处理后的正向反馈延迟(如用户感谢/绩效奖励),削弱工作动机

3、控制感缺失 被动响应问题模式剥夺员工自主权,诱发习得性无助

个人短暂经验得出的假设方案:

1、工作意义可视化:弄一个APP/网站,等终端,登记展示每一次开卡或送物品等记录,设立排行榜 将工作性质从“被动等待故障”转化为主动守护者角色,利用人类对使命感的天生需求抵消无聊感,同时也是基于著名的 “Call Center防倦怠研究”类似方案使无效工时减少37%

2、时间结构重组 根据实际工作实践观察,网吧管理者所设立的规则机制都是基于全时段而定,然而实际工作过程中,不同的时段所产生的事件和任务频次和数量都是随机的,所以基于全时段的规则很容易让人反感甚至产生下意识抵触和逆反,如能根据不同时段定制不同宽松规则,则效果理论上应会应得好感

3、建立“技术树”升级体系 如简单跟修电脑的师傅学习修理电脑硬件,修复N个硬件获得“修理大师” 一天泡10桶泡面,泡面配送称“饥饿救援行动”、获得“泡面大师” 一天开卡充值达N元,获得“销售大师” 一天送物品送N次,获得“送货大师” 不同称号获得不同奖励,并获得相对应的价值正反馈,如:一罐红牛、一包烟、店内的某个零食物品、或者是清闲期N小时的 “可摸鱼”时段,等

理论+实践

在查阅大量网吧管理或相关事件后,看到某县城网吧实测数据:实施3周后,夜班监控抓拍的睡觉次数从平均4.2次降至0.7次,最受欢迎任务是“外挂狩猎”(员工反馈:像在游戏里打Boss),但根据我自身所在县城和经验,我觉得抓外挂有点难为网管了这在咋们这县城会打起来,但模式机制感觉挺有意思

整套假设方案的核心逻辑其实就是:把枯燥值班变成 “现实版经营游戏” ,用即时反馈对抗无聊感

工作流程工具

映像最深的是交接班,人工点商品数目和手工登记到纸张,作为程序员看着这个流程自然而然的脑袋飞速运转,运转的天马行空想法如下:

高级版

参考无人便利店,网吧商品可以“无人+有人”,即智能的冰柜、货架 + 网管相结合,现在网吧都支持用户电脑上下单,如果将下单的信号连接至智能设备自动出商品,则全程数据完全可以交由软件掌控,减少人工误差,机器给网管出物品,网管将物品交由用户,交班时只需一键交班,数据全程自动化对比。 该版本设备成本和体系建立成本稍高,非财力雄厚网吧不可取

性价比版

开发一个简易交班工具,根据实际场景设定参数,员工根据参数进行人工点数使用终端进行登记,根据我实际初体验经验所捕获的信息涉及的数据要素如下:

基本信息

上一班库存,当前库存,出售单价,出售数量,补货数量,归同标识(网吧会将一些商品归为一类进行统计,归类规则目前未知),商品名,商品图片,存放区域

使用场景

员工打开终端,前往指定区域开始点数,然后在终端上进行登记,同时手动录入类似万象网管的数据、登记完成生成表单(有条件的可以接个打印机自动打印纸质表单)

(╹▽╹) 总结完成,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很好奇我的这些预判和假设会不会有资本实力的人去将其变为现实

本文作者:宁骑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MIT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